責任編輯:山西省蝗蟲應急防控指揮部辦公室 來源:山西省蝗蟲應急防控指揮部辦公室 日期:2011-06-17
6月4日,山西省永濟市發(fā)現高密度群居型東亞飛蝗,其中以伍姓湖內澇蝗區(qū)的開張鎮(zhèn)蝗蟲密度最高,發(fā)生嚴重的農田,一般每平方米有蝗蝻500~800頭,最高達1500余頭;蒲州鎮(zhèn)河泛蝗區(qū)韓家莊西河灘的高密度蝗點,一般每平方米有蝗蝻200~300頭,最高達800余頭?;闰锞奂蓤F,集中分布在麥田內地埂上,對農作物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。隨著時間推移和蝗蝻的擴散,飛蝗的發(fā)生面積不斷擴大。截至6月13日,山西省夏蝗發(fā)生面積達40.6萬畝,其中達標面積29.5萬畝,每平方米有蝗蝻10頭以上面積5.6萬畝,每平方米有蝗蝻100頭以上面積1.12萬畝。
去年8月中旬,山西省永濟市、臨猗縣河泛蝗區(qū)玉米、高粱等作物田突發(fā)群居型蝗蝻。雖經當地政府和農業(yè)部門大力防治,但受持續(xù)降水和作物高大密閉的影響,造成防治效果較差,為今年的偏重發(fā)生留下了隱患。在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組織的越冬基數考察中,永濟市蝗區(qū)平均每平方米有蝗卵23.6粒,最高達458粒,越冬密度為全國最高。
鑒于上述情況,為控制蝗蟲的發(fā)生危害,掌握飛蝗防控工作的主動性,我站年初制定了《2011年山西省蝗蟲防控預案》,并就蝗卵越冬情況在全國農作物病蟲發(fā)生趨勢會商會上向全國農技推廣中心測報處進行了匯報。根據越冬基數和春季蝗卵死亡率調查,我站于4月20日發(fā)出了“我省永濟、臨猗等部分蝗區(qū)將出現高密度蝗蟲點片”的《蝗蟲發(fā)生趨勢預報》。鑒于蝗蟲發(fā)生的嚴重態(tài)勢,4月底至5月初,永濟市政府對近3萬余畝高密度蝗區(qū)采取了春耕滅卵防控的措施。同時,5月初對全省東亞飛蝗發(fā)生區(qū)進行大面積的拉網式普查,并及時對蝗蟲應急防治隊員進行了培訓,調購大型車載噴霧器——加農炮4臺,檢修維護背負式機動噴霧器千余臺,準備防蝗農藥27噸。
蟲情就是命令,6月4日,群居型高密度蝗蝻出現后,引起了省、市領導和農業(yè)植保部門的高度關注。6月5日,山西省植??傉就跣掳舱鹃L、運城市農委周志華副主任第一時間率省、市植保技術人員親赴蝗蟲重發(fā)地進行了實地調查,并召開治蝗指揮部辦公會議,商討防控對策,制定防治方案。隨即將蝗情向農業(yè)部和省政府進行了匯報。6月8日,山西省治蝗指揮部總指揮、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劉維佳做出:“請省農業(yè)廳迅速果斷開展滅蝗工作,打早、打小、打了,確保不起飛,不成災” 的批示,并親自與省農業(yè)廳廳長孫連珠通電話,要求迅速組織力量撲滅蝗蟲災害。
山西省治蝗指揮部辦公室在對蝗蟲發(fā)生情況進行全面普查的基礎上,提出“在保證不影響小麥成熟、飛蝗不起飛擴散”的前提下,制定了“先打地埂,趕收小麥,聯防聯控”的防控對策。6月11日,隨著麥收的開始,山西省治蝗指揮部在永濟市召開了“山西省蝗蟲應急防控永濟現場會”。國家蝗蟲防治指揮部辦公室成員朱景全、山西省治蝗指揮部副總指揮王高勇、山西省植保植檢總站站長王新安、運城市農委主任邵明水、永濟市人民政府代市長朱曉東等領導參加了啟動儀式,對蝗蟲防控工作進行了總動員,正式拉開了高密度蝗蝻防控工作的序幕。在蝗蟲防控工作中,各級政府掛帥,農業(yè)植保部門一線指揮,實行24小時值班和每日報告制度,采取全面普查與聯防聯治相結合,聯合收割機與大型施藥設備相結合,應急防治與群眾防治相結合,爭分奪秒對收獲后的達防治指標的蝗區(qū)進行集中防治。
目前,全省日出動專業(yè)防治隊員570余人,投入大型施藥器械——加農炮4臺,背負式機動噴霧器265臺,日防治面積近15000余畝。截止6月12日,全省共防治東亞飛蝗13.5萬畝,其中每平方米100頭以上的群居型高密度蝗點防治面積已達7200余畝,占到高密度蝗點發(fā)生面積的64.3%。按計劃高密度蝗點的防控工作將在6月15日完成,東亞飛蝗夏蝗的防控工作將在6月20日全部結束。